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明方向、明确发力重点。4年来,成渝“双核”持续加强联动、强化协同引领,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未来逐步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数据分析贺容。
贺容表示,“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我们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战略定位要求,系统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含4个一级指标、3【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2个二级指标,计算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综合指数以及4个维度分项指数,充分客观评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展情况和特色亮点。”
她分析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综合指数显示,4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过共同推进落实重大项目事项、协同推动产业及创新合作、联合推出便利化公共政策等措施,区域高质量协同联动发展显著增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持续加快,综合指数大幅跃升,由2020年的0.2194提升至2022年的0.9101。
从4个维度分项指数来看——
经济发展合作不断强化,重要经济中心建设持续提速。近年来,得益于成渝“双核”经济发展强力带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等跨区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实力稳步提升。2020-2022年,重要经济中心建设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0.0876提升至0.2861。
创新协同合作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成都、重庆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持续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共同打造成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双城经济圈创新中心建设,成效十分显著。
2020-2022年,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0.0678提升至0.2272。
对外开放合作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新高地加速崛起。近年来,成都、重庆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应对挑【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战,引领双城经济圈枢纽联动、通道共建,共同推进打造向西向南开放新高地。2020-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指数总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由0.0287提升至0.1623。
公共服务共享更加便利,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成效初显。近年来,成都、重庆引领成渝地区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化共享措施,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2020-2022年,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指数逐年递增,由0.0352提高至0.2345。
成效初现,未来对进一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何建议?
贺容告诉记者,回首过去4年时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成效,宏伟蓝图正在逐步转变为美好图景。
面向未来,应秉承“一盘棋”理念,协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方面,要协力进一步做强中欧班列(成渝)品牌,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重庆两路果园港等开放平台跨区域联动,联合打造“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更大力度推进向西开放,提升成渝地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位势,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双核联动、区域协同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促进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在双城经济圈畅通流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我.爱.线.报.网.】52xbw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全力建设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